夏月骄阳红似火,送教下乡促交流
发表日期:2024/6/13 21:00:38 来源: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作者:admin 有577位读者读过
2024年6月13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科学园小学的应从祥老师、杭德宝老师和杨露老师在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理性精神培育的思维型课堂实践研究”。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校际间学习交流,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从而促进我校科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扎实课堂教学技能。本次活动分为公开课和讲座两个部分。
活动当天,老师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来到了土桥中心小学,而孩子们也早早地聚集在了活动现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这场科学盛宴的展开,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乐和期待。
第一个环节的第一节课由土桥中心小学的陈希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光的传播》一课。陈老师以美丽的南京夜景为导入,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完成光线打靶的趣味实验,强化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理性精神。最后,通过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强化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好奇激发了探究兴趣,奇妙的实验现象也加固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第二节课由科学园小学杭德宝老师执教四下《运动与位置》一课。杭老师以教材中两张不同时间的图片入手,带学生抠细节、明道理,用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含义并学以致用。用有趣的负重比赛自然过渡到参照物的学习,通过“狐狸秀秀”的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了解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整节课中,杭老师通过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素材强调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辨,在思辨中强化理性精神,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变得清晰易懂。
第三节课由科学园小学应从祥老师执教六上《有趣的食物链》一课。首先,以广袤的非洲大草原的生活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羊喜欢什么”和“羊害怕什么”进行提问,自然地引导学生在脑中建立起草、羚羊和狮子的联系,并结合大自然中更多吃与被吃的案例,建构“食物链”的概念。接着,以“最前面的植物从哪里获得能量?”、“生物死亡后的尸体去哪了?”将食物链中不同环节的生物进行归类。借助非洲草原的复杂情境,指引学生建构“食物网”的概念,意识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应老师语言亲和、循循善诱,问题看似温和不经意,实则紧抓重点、环环相扣。
第二个环节由科学园小学杨露老师带来讲座:《小学科学“解暗箱”课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杨老师以科学中常见的“暗箱”课程《食物的旅行》为例,强调了引导学生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难度以及通过构建模型体现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把已知和未知建立联系,通过感性体验的量变引起理性分析的质变。她还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尊重事实和证据是进行实验的前提。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带动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科学教育。
科学送教下乡活动圆满结束,但是科学的探索之路将会继续。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城区优秀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的平台,而且为我校科学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才众长、研讨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