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工作>>阅览文章
教研春风润乡土,名师送教促成长? ——“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小学高阶课堂创新路径研究”之“过程性评价” 教学研讨活动(六)
发表日期:2024/5/8 20:59:19 来源: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作者:徐文倩 有439位读者读过
教研春风润乡土,名师送教促成长
——“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小学高阶课堂创新路径研究”之“过程性评价”
教学研讨活动(六)
2024年5月8日,春光明媚,我校承办了丁雪飞名师工作室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小学高阶课堂创新路径研究——之‘过程性评价’教学研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本次活动分为教学研讨课和主题讲座两部分。
第一节课由我校的王秀芳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火烧云》。王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准确设置教学目标。课堂伊始,王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作者萧红,又通过“课文为什么以‘火烧云’为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火烧云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从文本中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通过抓不同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及出示图片欣赏的形式,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奇丽。最后,王老师还引领学生感受霞光下景物颜色的变化,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欣赏霞光的奇趣。
随后,来自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的王颖老师与四年级(3)班的孩子们共同赏读《白鹅》一课。王老师由作家丰子恺的漫画自然引入到了这篇具有漫画味道的文章。初读环节,同桌按序轮读课文并相互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促进了同伴互助,使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过渡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梳理体现白鹅“高傲”的词语并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感悟:京剧里净角出场的短视频、“三眼一板”的动作演示、“嚣、侍、窥伺”等汉字的文化发现,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朗读。精读环节,王老师聚焦“吃相”这部分从“鹅老爷”入手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深深喜爱之情,联系生活深入感悟“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最后的练习环节,王老师鼓励学生模仿丰子恺的语言风格,为自己的动物朋友画像,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写作能力的一次锻炼与提升。
紧接着,来自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的丁雪飞名师工作室成员陶南老师以《立足单元整体,以终为始,精准教学——以四下第四单元为例》为题,进行了一场微讲座。作为资深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陶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精准定标,依标教学”的新路径,强调了目标导向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策略。在理解单元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陶老师强调要结合前后年级教材的语文要素布局,合理设定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确保既不过于简单重复,也不超越学生发展阶段,从最终期望达成的习作或阅读能力出发,反向设计每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确保每课时的教学活动都服务于整体目标。教师还应利用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特点,设计活动促进两者相互渗透,实现以读促写,读写交融,使学生习得语言,滋生智慧。
活动的高潮部分,由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的江苏省特级教师丁雪飞校长带来题为《什么是一个好的教学环境的设计》的微讲座。丁特以其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会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教学环境的蓝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设计应围绕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等多方面综合打造,既要重视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个性化表达,创造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探究与实践的学习氛围,又要通过创生型知识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实践,并借助有效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具有一致性。此外,理想的教学环境还应鼓励自主实践、深度合作、尊重倾听,并促进知识的展示与分享,最终形成一个既能支撑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的教育生态。
活动尾声,教务处徐文倩老师深情致辞,对丁校长及其名师工作室的无私奉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对陶南老师、王秀芳老师、王颖老师以及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我校戴立祥副校长认为,丁特名师工作室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交流,更是城乡教育携手共进的见证,它激发了乡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为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随着活动圆满落幕,每位参与者都满怀收获,不仅拓宽了学科教学视野,更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探索语文教学的决心。未来,相信在更多像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育的春风将不断吹拂每一寸乡土,每个孩子都能在更加开放、互动、高效的课堂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