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德育天地>>阅览文章
土桥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16/2/22 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戎小春 有699位读者读过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经校长室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的现状,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八礼四仪”,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行为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存在如下10个方面的问题:不能使用文明用语;敬队礼不规范;排队不整齐;集会是交头接耳;课间你追我赶;中午用餐吵闹;进门不懂得先敲门再进去;上课坐姿不端正;上下楼梯随便走;随手乱扔垃圾等等。
三、工作目标
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班风、校风,各班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习惯
1、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
3、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切磋交流的习惯。
4、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5、良好考试的习惯。
如上课习惯培养:(1)课前先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把用品放在桌子右上角;(2)预备铃一响,立即进入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3)上课时要求坐端正,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发言;(4)发言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完整答题,其他同学虚心倾听,不随便插话;(5)朗读时双手拿书,眼睛看着字,字字过目,发音准确响亮,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6)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一拳,眼睛离课本一尺)。
(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热爱祖国,参加升国旗仪式,学生要穿校服,行队礼,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路队集合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
8、遵守公共秩序,课间操、升旗及集体活动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
9、文明就餐,做到安静有序,轻拿轻放,爱惜粮食。
10、认真参加“两操”活动,动作到位,准确整齐,力度适中,
四、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22日——2月26日):
1、召开全体班主任会。集体学习《土桥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土桥小学教室管理细化要求》,《土桥小学行为规范训练月活动要求》,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
2、各中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土桥小学行为规范训练月活动要求》、《土桥小学十项常规检查须知》,《土桥小学教室管理细化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3、大队部召开一日常规检查志愿者会议,学习要求,明确责任,认真检查,做好记录。
(二)自查训练阶段(2月29日——3月11日):
各班对照《实施方案》和《土桥小学行为规范训练月活动要求》,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明理的基础上对照检查,反省自身,引导学生习惯逐步养成。这一实践活动是方案实施的重点,全过程有班主任、科任老师配合。
(三)重点检查阶段 (3月14日——3月18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德育处负责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在少先队大队部的配合下,每天进行评比。
(四)反馈整理阶段 (每周一升旗仪式):
针对每周检查情况,在周一升旗仪式公布得分情况,好的予以表扬,并颁发流动红旗,对于存在问题的班级和学生要进一步整改。
五、实施时间
1.每天的晨会时间 2.每周班会课 3.周一升旗仪式(全校)
六、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具体实施由德育处负责,由德育处、教导处、关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由德育处制订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内容和标准。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学习行为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志愿者、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4)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对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七、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意见: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 “争当优秀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标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学校将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2016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