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德育天地>>德育工作>>班主任论坛>>阅览文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集锦二

发表日期:2007/12/18 10:03:12 来源:本站 作者:无 有862位读者读过

心有千千结  你解我解大家解

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陈茂长

源起:

天真烂漫的童年,加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什么问题值得困惑呢?这或许是许多成年人一致的想法,当然,我也不例外。然而,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小李一直是个老实乖巧的男孩,可是,有一天他却离家出走了。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他没有完成回家作业,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他一顿。虽然,最后是有惊无险,却使我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些孩子们。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是个小大人,他们不再是那群什么都听师长的小毛孩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苦恼。告诉父母,他们觉得有代沟,告诉老师,又觉得老师高高在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闷在心里或做出极端的举动。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和自己交心呢?这学期,我在中队中开展了“你的心事我来解”的活动。

策略:

     首先,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出现了一堵“心愿墙”。每周三之前将自己的困惑或心中的郁闷写在纸条上交给心理课代表,纸条的右上角用丝带打个解,贴在心愿墙上,可以是记名,也可以是不记名。之后,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去解,帮助这个同学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就可以挂上一根解开心结的丝带。丝带下附上方案或心语。

效果:

第一个交心事的是小李。他写到:每次我犯错误,爸爸妈妈从来不听我的解释,常常用打来解决问题,我真不想做他们的儿子。

星期三贴出来,马上就有了回应。有的写到:天下父母都一样,你就认了吧;有的写到:写封信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还有的干脆写到:让班主任陈老师和你的父母谈谈……看着这一张张的回条,我深深感到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我们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和小李的父母好好地谈一谈。

第二个心事我并没有贴出来,这是小朱夹在我的语文书里的。上面写到:老师,我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心事。寒假里,我的例假来了,妈妈说我长大了,应该高兴,可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每次例假来,我就特别怕上厕所。拿到这张纸条,我回想起前几天小朱情绪低落的样子,一切都明白了。于是,我悄悄地对她说:“这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以后,再有困难的时候,你告诉我一声,我会让你提前下课,这样,你就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

小瑶是一个孤僻的小女孩,不仅学习差,而且长得不好看。她在纸条上写到:下课了,我总是孤零零一个人,没有同学和我玩,女同学嫌我学习差,男同学嫌我长得丑,我觉得来学校上课一点也不开心。

星期五早上的晨会课上,我把小瑶的心事大声地读了出来。同学们都很惊讶,纷纷表示从来没有这样对待小瑶,那是她多心了。于是,我便问大家:“你们谁是小瑶的好朋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着头不说话。我笑笑说:“瞧,这就对了,一个没有朋友的人该多孤独呀!”就这样,过了几天。有一天,小瑶神秘地跟我说:“老师,今天的体育课上,有同学找我做游戏了。”看着她满是笑意的脸,我不禁有些感动:这孩子真容易满足,可就是这么点要求都被我忽视了。

不断地有人鼓气勇气亮出心结;又即刻出现很多解心结的能手。你解我解大家解,满墙尽飘红丝带。立在心愿墙前,暖流泉涌。这是爱的交融,这是情的互动。

反思: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给他们创造温馨、健康的生活氛围。

 名留守学困生的转化之路

                         江宁土桥中心小学   刘芳

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汪小雅,本学年度我担任了她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就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她如何生存哪!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她!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情况。来到她家,正碰上她在家烧饭。原来她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将她托付给了奶奶,而奶奶年纪大了,家务都压在她柔弱稚嫩的肩膀上。我心里一阵感动。但是与奶奶的交谈又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了。因为她成绩太差,家里打算让她念完小学,就让她辍学!我劝了两句,奶奶的一句话让我傻了眼,“她的成绩那样,进了初中也学不了,还不如在家帮忙干点活。”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回到学校,我就找她谈话,可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她产生了自闭的心理。

每每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她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她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她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有次下雨天,碰上她忘了带伞,我连忙送伞给她……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跟她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11月28日是她的生日,我知道后,连忙买来蛋糕,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班级生日会。她那天高兴极了,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经过联系,吹蜡烛的时候,她父母如约打来了电话。这时,我分明看见了她眼中悬挂的泪花。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

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11岁的孩子,烧饭、洗衣等家务活都会做,还能照顾年迈的奶奶……我们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在语文课上的一次听写词语中,这个沉默的女孩居然全都对了。我非常兴奋,对她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词语你全默写对了,你一定昨晚复习了吧!你看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的,你说是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但是我还是看见了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她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与此同时,数学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起色。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分析:爱心与赏识是实现汪小雅同学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

2、运用赏识,促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爱心与赏识,转变了汪小雅同学,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

用“爱”撑起一片风帆

 土桥中心小学   彭秀蓉

【背景】新学期伊始,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五年级二班。从接班前了解到的情况,还没有认识几个学生,就使我已经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听以前教过这个班的老师介绍说:这个班的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每次作业不能好好写的同学不止一个两个,因此,班级整体成绩很不理想,全年级处于下游水平。

怎么办?那几天,我心中一直琢磨着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处置方案】最先认识的学生叫刘国林,他的名字如雷灌耳(先前已经有好几位老师在我面前提到他)。通过几天观察,果真,他上课无精打采,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速度比蜗牛还要慢,字迹也不工整,潦潦草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把他找来,希望他能遵守课堂纪律,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答应是答应,但落实到行动上又是另一套,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感到很失望,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一定要把他转化好并以此来影响带动班级的整体进步!我暗下决心: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缺点,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很不喜欢以前的老师。直觉告诉我,这里有转化他的契机!

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不喜欢以前的老师?”

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他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

“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

“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他低着头,默不作声。

“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用柔和的语气,进一步启发道。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

我欣喜地摸摸他的头:“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老师也和你做个约定,今后一定不批评你,努力做一个你喜欢的老师,好吗?”

“好!”他兴奋的扬起小脸,眼光亮闪闪的。

经过这次谈话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遵守我的承诺,从不批评他,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继续努力。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帮助他。他也逐渐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杜万鹃跟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之前,我先和杜万鹃同学进行了一次谈心: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进步。杜万鹃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督促他。有时,杜万鹃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有时不错,有时又犯老毛病了……此时,我就跟同杜万鹃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杜万鹃同学的帮助。”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刘国林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更遵守纪律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给他做数学辅导时,他主动跟我说:“老师,杜万鹃同学这样关心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期中考试中,他取得了数学91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特意奖给他一本日记本。虽然是一份很轻的奖品,但我相信,今后他会更有劲头的,因为这里包含着老师浓浓的关爱之情。 

【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道理人人都懂,关键是教育教学中,怎样把理念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通过对刘国林的转化,我深有感触。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落后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刘国林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抵触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唤起他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同桌,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刘国林这样的学困生我主动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不足,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不断进取,健康成长,成长为合格之才,栋梁之才!

用“爱”浇开“胆怯”的花朵

土桥中心小学  邵昌凤

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在教室里安顿好,就站在走廊的窗前看着。我走进教室,看看眼前坐得端端正正的学生,还是先想给他们“打打预防针”:上学不同于上幼儿园,有学习的任务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要追打哄闹……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从后面传来“呜呜……”的哭声,声音不高,却能听得到。原来是一个长得白白胖胖,挺可爱,个子高高的小男孩。只见他边擦着眼泪边朝着窗外看,丝毫无视老师的存在。今天的幼儿园一定“热闹”,一年级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我走过去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吉昕启”老师的问话没有把他的眼神从窗外唤回来。“你为什么哭呀?”“……”摇摇头后,才用装满泪水的眼睛看了我一眼,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恐惧。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位家长,轻轻告诉他:“不要怕,好好上课”。又向我打招呼:“小孩胆小,怕人,不肯来上学,请老师多多关照”。我想:小孩嘛,三分钟就相互熟悉了。便说:“放心,一会儿就好了。”爸爸要走了,他的小手却紧紧抓住爸爸的衣角不放手。爸爸轻轻掰开他的小手,走了。顿时,他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恋恋不舍地目送父亲离开教室,离开学校。直到看不见父亲的背影后,才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去。此后,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眼泪一滴一滴落到他手上。

看看眼前这个楚楚可怜,而又可爱的小男孩,想:他怎么这么胆小、怕人,离不开父母呢?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1、小心的和他谈心。从今天的表现看:他是个长得高大,胆子却很小的男孩。下课后,其他的小朋友都出去玩了,他一个人低着头摆弄书包上的扣子。我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吉昕启”,他惊了一下,抬头看了我一下,又低下头,摆弄他的“玩具”。“你怎么不出去玩呀?”这次他头都不抬一下。“你能和老师说几句话吗?”他的眼睛仍然不看我一下。好无奈我只好摸摸他的头,告诉他:“不要怕,和在幼儿园一样。”策划好的第一次谈话以失败而告终。

2、与家长沟通。下午放学,家长来接了,我就有机会了解到:吉昕启是个胆小,却很调皮的孩子。在家里,不听话时,爷爷奶奶就用“老师”来吓他,说老师很凶的,不听话时就要打手心,不给吃饭,不让回家。别说,这招还挺灵的,说到老师就听话多了。没想到,开学了却不肯来学校,见到老师就害怕,生怕老师对他凶,不让他回家。

3、针对与家长交流得来的信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我决定多关心他,鼓励他,让他渐渐消除心里的害怕情绪。课堂上,我留心观察他是否认真听课,是否举手发言。只要他举手发言,就叫他回答。回答好的,不仅给与肯定,还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作业认真的给他加星,以此增强他学习的自信心。课间,让几个活泼、热情的小朋友陪他说话,拉他一起做游戏。

    到周五班会时,我对大家一周的表现进行了表扬,特别对吉昕启进行了点名表扬,与他的眼神再次碰撞时,发现前几天的忧郁、恐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骄傲,腰板也挺得更直了。

    对于这件事,我想到: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细心,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农村的爷爷奶奶会用“老师”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无形中在孩子的心目中埋下了认为老师凶、可怕的种子,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恐惧。老师真的这样可怕吗?在学校,老师既要做学生的师长,又要做学生的朋友,用爱心呼唤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高高兴兴上学校,平平安安回家去。

    其次,给与孩子一个情感调节的空间和逐渐适应的时间。学校与幼儿园的确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让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转向以“学习”为主的活动,需要许多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机会,给他们鼓励,便于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不亚于父母的爱,班级的温暖不亚于家庭的温暖。

重拾教育的责任心

    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戎小春

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陈飞。我刚接这个班第一眼看到他时,就觉得他有点特殊,他戴着一副眼镜,有点傻傻的感觉。接着在后面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去聊别人,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是全班唯一的成绩后进生。有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二十几分,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每次训完,他只是口头上的答应。可刚转过身去他又一如既往,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毫无长进,把老师的话忘的一干二净。此时我想算了吧,何必自己想不开,随他去吧,或许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已“无可救药”。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就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上课不注意听讲,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赵小乔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陶行知就说过“小先生”的作用。事前,我先对该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做他的“小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使其进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你的同桌给你的帮助。

 

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身为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我想拉进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脸要充满阳光,心里充满关爱。

     反思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陈飞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反思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陈飞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表现良好的学生。

本人以前一直在初中当班主任,比较重视“好”学生,现在回到小学,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老师最真切的关爱,这就需要我们的责任心。这个责任心是对所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更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