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德育天地>>德育工作>>班主任论坛>>阅览文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集锦一

发表日期:2007/12/18 10:01:03 来源:本站 作者:无 有853位读者读过

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江宁区土桥小学   朱爱华

有一天,我打开书本正要上课,“报告”一声清脆的童声传来,一看,是班上一个调皮的小男生。同学们看着他,不由得笑了起来,原来,他浑身是泥,身上还沾了不少草屑,一看就是刚打闹回来,我压住怒气,让他进教室。我刚想继续上课,又一声“报告”,我一看门口又站了两名学生,衣衫不整,气喘吁吁的,满头大汗。显然,是在操场上打闹急匆匆赶来,我此时不由怒气上升,真想狠狠骂他们一顿。接着又是两声报告,一名男生和女生骂着、推着来到教室门口。我此时生气极了。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下课不许打闹。现在,不仅男生参与,连女生也参加。真让我有些气急败坏,为什么作为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同学们会屡禁不止呢?我想当众骂他们一顿,然后给其他同学一个下马威。

继而一想,现在的孩子下课几乎不知道玩什么游戏,下课不是打闹就是无所事事,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即便没事,铃响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我的要求学生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是不是方法不对呢?是不是对他们管得太严了?看来光靠死压是行不通的。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呢?想到这里,我对这几个同学说:“你们先上位,下课时间太短,你们一定玩得不过瘾吧,下课我带你们一起玩,带全班同学一起玩。”几个同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座位,其他同学也茫然的看着我。下课铃声一响,我对同学们说:“全体到操场上集合。”来到操场上我说:“你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我陪你们玩,不过不能瞎玩,我们要会玩,玩出智慧,玩出乐趣。”接着我教学生们玩了“抓害虫”的游戏,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我对他们说:“你们玩得高兴吗?还想不想再玩?”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高兴,想玩。”我又问:“追逐打闹和这个游戏相比谁更有意思?”学生们都说:“活动更有意思。”我相机利导说:“课间,我们要做有益的活动,不能追逐打闹。老师还有许多有趣的游戏没带同学们玩,现在已经上课了,不能影响下面的课。下午的活动课我还会带同学们一起玩的,同学们愿不愿意?”“ 愿意!”学生们大声说。“那同学们要答应老师一个要求,下课不要打闹,让老师在活动课上和大家一起玩。”同学们都说好。

下午的活动课,我又带学生们玩了踢毽子入圈、抱瓜接力、开火车、大鱼网等游戏。同学们热情高涨,气氛活跃。我对他们说:“可见玩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会玩,要玩得开心又有益身心健康。我们的课间打闹是不会玩的表现,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身体的伤害。同学们说对不对?”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这以后,每到下课有空时我都要陪着学生玩游戏,教他们有益健康的游戏。学生间打闹的现象少了,学生们和我的关系也密切了许多,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在学校的各种比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在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中都获了奖,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只会学习不会玩,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业有成就应当将活动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玩,让孩子在玩的天堂里玩出智慧、玩出火花。而我们的孩子有时不会玩,只知道打闹追逐。这时,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去玩,让孩子学会玩。不要让读书,作业成为孩子的一切。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班主任的“舍得”之爱

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刘  华

[叙事]开学第一天便“领教”了吴晨光(化名)的厉害。我的英语课上,他拿不出英语课本。我问他为什么没带,开始他的脸涨得通红不说话。我以为他害怕我责怪他不敢做声,便更加耐心地替他说着各种理由,只等他说声“是的”。可他不但不开口,反而流下了眼泪。天啊,我可是以最柔和的语气说的。没办法,最后还是别人替他说出了真相:报名时,我少发了一本英语书给吴晨光。这种事可能经常发生,搁在别的孩子身上,跟我说一声就行了。可对他而言,却是件麻烦事。因为据班上同学反映,吴晨光上了两年学都没听他跟老师说过几句话,平时也不怎么和同学交往。再看看他的成绩:语数考试加起来通常超不过50分。我应该如何对待吴晨光呢?心中立刻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开始特别关注起这个孩子来。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前面,以便时时观察他。

开学几个星期了,吴晨光很让人“省心”,上课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下课也不追打哄闹,感觉有他没他一个样。只是不停地听到任课老师的抱怨声:这个吴晨光什么都不会,问他什么话都不开口,作业经常是一片空白。这个孩子究竟怎么了?我找来家长询问情况,据他妈妈说,可能是婴儿时期老生病药吃多了,所以反应和接受能力较为迟钝,也不爱说话。上小学后成绩很差,就变得更胆怯,连笑容都少见了。他很少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可见这个孩子的心田一直是封闭的。然而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孩子而言,应该有属于他的欢声笑语才对。我默默寻找着打开吴晨光心灵枷锁的契机。

那是一个雨天,淅淅沥沥的雨点坠落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偶然抬眼窗外,发现有个男生在校园假山边,似乎在用伞划着水,水虽不深,但孩子如果不小心一脚踏进去就麻烦了。我赶快撑起伞向男孩走去,近了才发现是吴晨光。只见他用伞尖滑动着水面的几片落叶,落叶像小船一样荡来荡去。到底是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得天真,玩得忘我,以致头发湿漉漉的也不去理会。直到我轻轻走过去,用我的伞替他挡住雨,他才惊觉过来。我对他笑笑说:“这么好玩呀!”吴晨光望了望我,羞涩地挤出了淡淡的微笑,还是什么都没说就走开了。可是自从有了这个微笑,我似乎找到了与吴晨光沟通的方法。每天放晚学送队,虽然他不会像别的孩子大声跟我说“老师,再见!”但是只要我跟他说,他就会露出害羞的微笑。在课堂上,我也会适时地给予其鼓励的笑容。渐渐地,这个嘴唇都不怎么动的孩子能低声读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对话了。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吴晨光考试怎么也不能及格,但我从没批评过他。因为我知道三、四十分对他而言已是很大的进步了。每当收、发考卷时,我依旧送他一个微笑。

在学校组织的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我让吴晨光参加呼啦圈比赛。他练的很认真,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借机在同学面前多表扬他。虽然他还是只会腼腆地憨笑,但眼中似乎多了些神采。于是我更加坚持着不放弃吴晨光的原则,适当创造一些能显示他存在于班集体中的机会。早读课上,让他领读,即使他的声音低如蚊吟,我也示意其他同学认真跟读。打扫卫生让他领着同学去打扫包干区。

短期的努力还是有所收获的,至少下课时能看到吴晨光和同伴一起上厕所了,不像刚开学时的形单影只。社会实践活动中,他还能跟同学共进午餐,再也不是一个可怜的、“可有可无”的人了。孩子嘛,就应该有许多小伙伴,否则他的童年该是多么枯燥无味呀!吴晨光的家长也很高兴,因为有时候孩子在家居然会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了。以前怎么问他都闷不做声。其实做老师和做父母都一样,听不到孩子的童言稚语,心理肯定不是滋味。

于是,我和家长达成默契,继续努力为吴晨光编制快乐的童年。

[反思]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塑造成优秀的人才。可是“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有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学习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只想着提高教学成绩,而对他们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视而不见。或许,在教师的“狠抓强压”之下,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会有一些进步,但他们心中会有不少“杂草荆棘”。这些“杂草荆棘”的存在是十分可怕的。如果孩子心灵不够纯净,不够透明,怎么能够安心读书?即使稍有进步,也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先育人、再教书”的理念。

上例中的吴晨光看似特殊却又普遍存在。许多老师都知道要关爱这类后进生,在做法上却有所不同。面对这一位寡言少语,甚至连笑容都难得一见的学生,教师用无数次的微笑去消融孩子心中的胆怯羞涩。为了能让他真正抬起头做人,“舍去”对他考分上的过多要求,只为让他“得到”一个孩子该有的美好童年。正如佛家所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慢慢拾起差点被自己丢弃的童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教师绝不能仅仅把自己局限为“教书匠”。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真正施以关爱,施以快乐。教育的本质绝不是简单的几本作业,几次理想的考试分数。有些无形但意义深远的东西更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学习成绩虽然重要,有时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但我们并不能把生命的质量和意义全部局限其中。

所以,让我们已经习惯的“理性”教育多一些“感性”的成分吧。或许教师的宽容,甚至是某些方面的“舍弃”能让孩子得到生命的火种,从此点亮前进的道路。

让他笑得更灿烂

江宁区土桥小学  巫秀英

案例:

“涛子”是数学老师对他的昵称,可见数学老师对他的喜爱之情。细看这孩子,长得还真蛮可爱的,圆圆的小脸蛋上一双大眼忽闪忽闪的,很有灵气,嘴角总是翘翘的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但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却对他没有这般的喜爱,几次数学他都考到八十几分,而汉语拼音学完第一次测试,在我手下留情的情况下才得了六十分,再后来的单元测试和期中考试都没有考及格。仔细观察他,课后总是活泼的过头,还常常喜欢搞恶作剧,到了课堂上就是一副心不在焉、萎靡不振的样子。一次我问他:“喜欢上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他毫不避讳的回答:“喜欢上数学课。”“为什么呀?”“因为数学简单,我会做题,语文太难了,拼音字母我总记不住,课文又不会背。’我对他说:“那你课后要多读读,多记记呀,遇到问题请爸爸妈妈帮帮你。”孩子突然低头不语,“怎么了,不愿意与老师说话啦?”孩子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怯怯地说:“我没有妈妈。”我的心猛地一缩,谈话没有再继续。

第二天中午,他的奶奶来送饭,我向她了解情况。原来孩子的母亲是云南人,丢下孩子走了,父亲是个几进几出监狱的小混混。孩子的一切均由目不识丁的奶奶负责。了解情况以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对这孩子的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一个家庭,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讲,也太残酷了。此后,我常与孩子谈谈心,并经常利用中午的时间给他补补课,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与他更多的关心。并与他的父亲取得联系,跟他说孩子已经失去了母爱,作为父亲的你应该更多的关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从那以后,我经常能在学校的大门口见到孩子的父亲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身影。而孩子的变化呢,就更加让我惊喜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了,再也不是那种漠不关心的神态了,还能常常举手发言呢,课后有时还拿着本练习册到办公室找我教他做题。最近的两次测试,一次考了七十分,一次考了八十四分。面对这可喜的成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反思: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同时在生活上、心理上和思想上给与关心。低年级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只有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老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因此,爱永远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把爱的雨露播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使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

前进吧,赛车!

             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李晓林

叙事﹞ 开学初,班上掀起一股赛车风,几乎每位男生都拥有一辆赛车,装上电池,“哧、哧”声在教室里不绝于耳。一到下课,那十分钟的利用率之高,连我有时也感到惊诧。

一天中午,我想去教室里看看。老远就听到了哄闹声,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赶紧加快步伐,轻手轻脚地来到教室的窗外,侧着身子向里观看。只见一大群男孩围着两名同学,那小脑袋的不是陈佳吗?班上有名的“皮大王”,他那课上捣蛋,课间肇事等“劣迹”曾令每位任课教师头疼。那戴眼镜的马荣雨,也是老师头号“照顾对象”,作业拖拉,写起作文来一句不通,整天沉默寡言。只见他们手里各拿着刚买来的两盒赛车,还未启封。“别跟我玩,你要知道,我玩赛车的时候你还没上学呢!”马荣雨戴着眼镜斜视着,傲慢十足的神态,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哈……”周围一片笑声。“瞧瞧,说大话噎死你,就凭你,来吧。”旁边的同学们越围越多,连不爱凑热闹的女生也加入了观战的队伍中。“一、二、三!”在大家近乎一致的口令下,他俩迅速地撕开封纸,打开盒子,飞快地拼装起赛车。“加油、加油!”围观的小伙伴看得入了迷。原来,他们在进行拼装赛车的比赛。我也看得入了神,不忍心像往常一样去驱散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我发现了他们身上一种闪光的东西。他俩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熟练地摆弄着。旁观者(包括我)都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电池在马荣雨的最后一个动作中被按入了赛车内,只见他自信地一拨开关,“哧——”车轮飞速转动起来。“成功了!”一张张兴奋的小脸都转向了今天的胜利者,并且一齐鼓起掌。我也不禁鼓起了掌,“好样的!”我再也不能悄然藏身了。连忙跨进教室,高兴地对大家说:“马荣雨,荣获第一”。学生们见了我,纷纷想离去。陈佳轻轻地说了声“糟了,”便傻傻地拿着赛车不知所措。马荣雨呆了呆,很快恢复了平日的样子,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面带微笑地走近他俩,轻声地说:“为什么这么有趣的比赛也不叫上我?我小时候也喜欢拼装小物件的。”他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眼珠子转了几个圈,却仍是大眼瞪小眼,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又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参加一次你们的比赛吗?”马荣雨和陈佳睁大了眼睛,审视着我的脸。我自信他们不会在我期待的目光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嘲弄和讽刺,他们看到的只能是热情的期盼和尊重。当他们确认了这一点后,几乎同时点了点头。围观的人更多了,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

很快,这次比赛还是马荣雨第一,但这次他有意放慢了许多,看得出,疑虑还在他心里占据着,我当着大家的面,问陈佳:“这下你服了吧?”小脑袋唯唯诺诺,连连点头:“我真服啦”。我不失时机地拉住陈佳的手说:“那咱们就拜小马为师,学习学习这门技术,怎样?”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其实……我玩赛车早就……所以学习搞不好”。马荣雨红了脸。“那你能把自己家里的赛车全带来,明天在我办公室里给我们指点指点,好吗?”我并且凑近了他的耳旁加重语气说:“说真的,我们很佩服你。”我发现,马荣雨镜片底下那双眸子明显闪过一丝欣喜与自信,他郑重地点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进办公室,马荣雨就拉着陈佳紧跟着进来了。他从背上解下书包,“稀里哗啦”,各式各样的赛车倒了我一桌子。“好家伙,这么多宝贝,快介绍介绍吧。”我高兴地拉过陈佳说,陈佳的小脑袋也不再像往常一样晃个不停,他紧紧地盯住这么多玩意儿,那种眼神我懂。

“这是汗血宝马,今年最流行了,马达强劲……”

“这是奔驰Ⅰ型,齿轮转速快,如果再配上专门的零件,速度可是一流。”

“这种四驱车底盘重,外观新颖,我最喜欢……”。马荣雨简直滔滔不绝,我庆幸我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小车迷。身边的小脑袋圆睁着眼睛,一声不响,敢情他也被俘虏了。足足过了十几分钟,马荣雨才背着手,挺着小胸脯,等待我表态。“既然你这么了解赛车,不如写一篇作文,给同学们评评,行不行?”“好!”他回答得干脆。我看看小脑袋,说:“就这么定了,在明天的早读课上亮亮相,我们要注意保密。”

第二天的早读课上,我请学习委员把马荣雨的作文读了一遍,让大家评评,结果是我意料当中:教室里立即爆发了一阵胜似一阵的热烈掌声。此时的马荣雨,满面红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庆幸我有机会更多了解了一名学生。

反思﹞这件事后,我眼前常会闪现孩子们跃动的身影,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有的人以玩启迪智慧,有的人却玩物丧志。长期以来,家长、教师对玩多是采取禁堵对策,力图使孩子与“玩”隔绝,结果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事与愿违,走向极端。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则采用导的方法,在玩中因势利导,一步步把孩子引向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道德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引向事业的成功和人格的升华。如果堵有用,禁有效,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失败而令人痛惜的事例?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怀着一颗童心,要热情关注孩子们生机勃勃充满情趣的“玩”,以一种高度的职业敏感去解读“玩”。正确引导孩子的玩,精心培育灵心巧手,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的天职吗?

我的眼前又渐渐浮现出那个戴眼镜的男孩子的影子,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前进吧,赛车!

“润物”需要“细无声”

土桥中心小学   朱泽群

事例﹞(开学后的第四个星期)星期三这天,语文课代表在我还没跨进教室门前就急冲冲地向我反映:万天意作业又没写。一听完这话,我气就不打一处来。如果他偶尔不做作业,我肯定会原谅他。可他开学四个星期以来,就没做过家庭作业。每个星期,只有三天有家庭作业,并且除了双休日,作业时间绝不会超过二十分钟。一开始,我让他在学校利用休息时间把作业补写好,并和他谈心,告诉他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他也倒好,认真补写完作业,态度很好地听我给他讲道理,虽然他不原意说话。可渐渐地,我发现他就像很乐于这样做似的,总是重复着“回家不做作业——第二天到学校补写作业——听老师的教导”。因此,我越来越容忍不了他这样的行为。所以,当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立刻恶狠狠地把他拽到办公室,气急败坏地训了他一顿,并一再问着同一句话:“你为什么总是不做作业?”可万天意站在那儿,没事似的望着我,我越看他越气,越气训斥就越多,一大堆反复告诉自己不能说的话,还是不经思考地讲出来了。最后,事情没解决,局面反倒被我弄僵了。

处理方案﹞接下来,我就一直在想怎么把这件事处理好,最后决定还是先把我与万天意之间的气氛缓和过来。于是在第二天,我又一次把他请到办公室,很诚恳地向他道歉,并请求他原谅我的口不择言,他还是挺懂事地低着头对我说:“我知道错在我,我总不写作业,我……反正您骂得对!”我很感动,当时眼角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问他:“你能说一说你总不做作业的原因吗?”他似乎不太好意思,终于,他说:“我爸妈上班很晚才回来,星期六、星期天从来都不在家,于是我总管不了自己。”此时,我恍然大悟。接下来只对他说了些“父母辛苦工作都是想你生活得更好”之类的话,便没再多说。

第三天,我电话联系到了他的父亲,请他抽空来学校一趟。(他家离学校很远,父母白天又不在家,我不方便去)没多时,他父亲便赶来了。我把他请进办公室,端椅子坐下后,他一直没说一句话,看样子是个很老实的庄稼人。

于是我就和他开始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万天意在家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村上同他一般大的男孩有好几个,平时一天到晚在一起玩。

师:“那么孩子在家时,你都会要求他做些什么呢?”

家长:“我和小孩他妈一天到晚在外上班,很晚才回家,等我们到家,小孩子早就睡觉了。”

师:“那你对他的学习有什么要求吗?你会对他提出什么希望吗?”

家长:“我读的书很少,对他能有什么要求呢,学得进就上,学不进过两年就随他。”

师:“你不觉得这样做爸爸其实是对小孩子不负责任吗?现在,初中文化算是文盲。”

家长:“该供的我都供了。他学不进我也没办法。”

师:“现在,很多家长都以挣钱养家为由,整日在外面忙,没有一点时间陪孩子,去教育他们。都说一年到头在外面苦,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孩子物质生活是很富足,可没有了父母陪伴、教育,学习却一塌糊涂。您说,孩子究竟是好了,还是更差了呢?”

他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说法。

我向他反映万天意从开学以来从没做过家庭作业,尽管作业量很少。并告诉他万天意就因为父母从来都不在家,加上对他没有任何要求,所以他管不住自己,以致于养成不做家庭作业的坏习惯。说完后,我委婉地对这位家长提出了一些希望,希望他们做父母的不要在努力赚钱养孩子的同时把孩子给“丢”了,要经常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交流,多督促他学习。这位家长也表示这样做很有必要,并保证一定努力做到。

之后的两个月,万天意不做家庭作业的情况已很少发生。他曾经很高兴地偷偷告诉我:“父母现在常陪着我做作业。”或者是“爸爸妈妈这个星期天要带我去东山吃肯德基呢!”孩子毕竟是孩子,看他那兴奋劲,我就知道,他一定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相信他还会更好!生活上,学习上!

反思﹞通过这件事,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使我再一次领悟到教育工作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学生,遇事绝不能从表面下结论。如果我不尝试与学生、与家长沟通,就不会有更多的发现,而只是按原先的模式、方法去教育学生,那将会一事无成。作为孩子,都渴望我们去更多地关注他们,体谅他们,甚至是“解救”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用真心感化学生,用行动“滋润”学生。通过这件事,我坚信,“润物”需要“细无声”。